close

  原標題找房子:感知中國:“2013感知中國”甘肅行—敦煌印象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許多):作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的“2013感知中國”西北主題全球知識競賽特等獎的獲獎聽眾,來自德國的阿達貝爾特·霍恩埃斯特先生和其他獲獎者一起於12月14日從北京啟程,奔赴位於中國西北的甘肅省,用眼睛去看、耳朵去聽,用心感受真實的西北風土人情以及中華民支票貼現族瑰麗的歷史文化遺產。此行中,敦煌——這座擁有燦爛文化底蘊和壯美自然風光的千年古城以及遍佈其中的莫高窟、鳴沙山等珍貴古跡,給霍恩埃斯特先生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
  “我們到達敦煌參觀莫高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49情趣用品2個洞窟鑿在鳴沙山山壁上,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公元366年,但卻能矗立千年。莫高窟的規模也相當宏大,有一尊大佛,僅僅頭部就長7米,雕工精細,體型勻稱,非常美。即使周身覆蓋著經年累積的灰塵,人們依然能夠看到彩色塑像詡詡如生,同時灰塵也起到了對佛像的保護作用。所有的佛像和壁畫歷經千年依然色彩斑斕,衣袂翩翩,非常美!”
  何靚是敦煌研究院的導游,她為此行的獲獎聽眾解答了莫高窟佛像與壁畫歷經千年依舊色彩艷麗的原因。“這些色彩已經上千年了,但是它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這也是莫高窟壁畫能夠舉世聞名的原因之一,色彩保持千年不變。因為基本上在莫高窟的壁畫當中出現最頻繁的,就是債務整合我們看到的紅色、藍色和綠色的部分,是從礦物質中提取出來的,富含礦物質的顏料,它的性質是非常非常穩定,千百年來沒有任何的變化。除了氧化變色的部分,就紅、綠、藍這三種顏色,保存下來非常的漂亮。”
  莫高窟之美,不僅在於它傑出的繪畫雕刻藝術,更在於每幅作品所蘊藏的精神內涵。壁畫的內容豐富多樣,雜糅了佛教、道教、儒家文有巢氏房屋化,同時又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何靚以莫高窟第二大佛為例,闡釋了壁畫背後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與追求。
  “這尊佛像是泥塑的,它的工時(歷時)非常非常久,光這一尊佛像它的打造年限(就)要29年。所以說當時的百姓,父輩如果過世了,子輩就要完成,所以他們一輩子就做這樣一件事情。每當看到這尊佛像時,其實我都特別有感觸,你很難想象,一個人,一輩子,就來修建這一尊佛像,而且無怨無悔地(付出)自己所有錢財、所有的經歷,支撐他們的就應該是他們的信仰和信念。所以大佛的開鑿,最能體現人們當時這種虔誠的態度。”
  莫高窟真正打動人心的,正是古代勞動人民的這種代代相傳的精神力量。霍恩埃斯特先生在旅行日誌中寫到:“如此大規模的洞窟開鑿,全部都是手工完成,真的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除了莫高窟,敦煌還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鳴沙山與月牙泉。鳴沙山位於甘肅敦煌市南郊,沙峰起伏,因風吹震動,發生嗡嗡響聲而得名。鳴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環抱之中,因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這樣的自然景觀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霍恩埃斯特在游覽鳴沙山時感慨到:“鳴沙山非常美,沙子在山谷風的作用下向上移動,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樣月牙泉就不會被黃沙掩埋,特別是隨著光線的變化,鳴沙山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景。當太陽升起的時候,雪後的鳴沙山在太陽柔和的光暈下顯得愈發靜謐、迷人。太陽金色的光芒、薄雪輕罩的沙山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面。非常美,我拍了很多張照片。”
  結束了敦煌的文化之旅,阿達貝爾特·霍恩埃斯特在他的旅行日誌中寫道:“這次旅行對我來說真是非常美好的經歷,儘管時代瞬息萬變,中國人口眾多,我仍希望中國可以保留其數千年的文化並向西方傳授傳統價值的精髓。此次‘感知中國’活動讓我領略了中國西北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珍貴絢麗的文化遺產。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帶著家人再來一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xcqivfdz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